2025.02.27
在策略規劃中,「價值主張」(Value Proposition)界定了企業的市場定位與競爭優勢來源。
2025.02.10
成熟企業通常會擬定三至五年的中長期規劃,並輔以年度規劃。前者聚焦於「破圈成長」,後者則著重於精進優化。當兩者得以適當平衡,企業方能系統性地推動發展,確保短期績效與長期競爭力兼顧。
2025.01.13
在文章中,我們提到策略的起點在於選擇正確的賽道,而這需要兼顧科學與直覺。然而,僅僅選對賽道並不足以保證成功。進一步的關鍵是如何規劃出能夠贏的戰法。
2024.12.23
各位CEO學員們好,今天想跟各位談企業成長需要面對的課題:創新。當企業進入成長階段,必須不斷採行各種「創新」策略和方案。然而...
台灣中小企業家往往覺得總體經濟離自己很遠,這是門在商學院「不太討喜」的課。企業訂策略時,通常不會考慮總體經濟學的影響。頂多...
2024.12.16
「領導者的首要任務是決定策略。」這句話我們聽過很多次,卻往往忽略了它背後的深意——策略並非單純的規劃,而是尋找差異化...
2024.12.02
從現在起到年底,策略規劃和預算都已決定,準備年初開始起跑,年初到第一季,CEO通常在營休假,然後到第一季尾針對目前的策略...
2024.11.18
策略會議定完策略方向,接下來要把目標落實到各部門,就是我們俗稱的「訂KPI」(績效指標)。有一次我參加一家公司的策略會議...
2024.11.04
許多企業投入大量資源於策略規劃,但往往忽略了策略檢討會議的重要性,導致檢討會流於「找藉口大會」,或是使用了許多複雜表單和...
2024.10.21
在當前的商業環境中,除了聚焦於大策略,企業更應該從實際操作層面思考,如何讓AI工具迅速發揮效益。這樣的雙重思維,能夠幫助企業...
2024.10.07
隨著年底的腳步接近,各公司應該都在為明年的策略會議忙得不可開交。這類會議的核心,是要為企業未來一年的發展方向作出清晰的規劃...
2024.09.23
各位CEO學員們好,今天想跟各位談企業成長需要面對的課題:創新。 當企業進入成長階段,必須不斷採行各種「創新」策略和方案。
2024.09.09
台灣中小企業家往往覺得總體經濟離自己很遠,這是門在商學院「不太討喜」的課。 企業訂策略時,通常不會考慮總體經濟學的影響。頂多,像是個人投資
2019.12.26
新經濟時代下的新創業者,因為結合科技運用且串聯不同群體,商業模式的好壞與否扮演重要角色。但還有一件事是新創業者需要留意的,那就是:組織文化。
2019.12.12
我們常說做好顧客關係管理,找出對品牌忠誠的用戶,悉心服務「高價值顧客」,藉此獲得高獲利。這樣的做法看似合理,但企業容易疏忽的「低價值顧客」,反而讓競爭對手有機可乘,提供破壞式創新業者,切入的機會。
2019.11.28
Shopify市值飆逾350億美元,超越電商先驅eBay 平台模式發展成熟,要從中殺出一條生路,並不容易,但有家平台新星,卻能成為電商平台巨頭亞馬遜(Amazon)\
2019.11.14
新經濟時代下,大者恆大不再是企業的保障,尤其平台產業,因為雙邊/多邊市場特性,企業會有多個收入來源,所以常有平台覆蓋(Platform Envelopment)的情形發生。
2019.10.31
敏捷式組織(scrum)的概念很紅,許多企業因應轉型也開始實施,但一推行下去,問題卻接連出現。 其實這是因為敏捷式組織,本質上是一種組織設計法;企業若想變得更敏捷,不能只動組織
2019.10.17
九月十六日,周杰倫的最新單曲《說好不哭》,在QQ音樂獨家上架。沒多久就因為聽眾數超出預期,導致伺服器癱瘓,不少用戶反映:「QQ音樂崩了」。
2019.10.03
電信公司大概是最受數位科技衝擊的產業,大數據、人工智慧、物聯網,乃至未來的5G,新科技從不同面向挑戰著這產業,造成傳統的語音收入下滑。若電信公司不開拓新服務,進行數位轉型,將難以生存。
2019.09.19
打造平台一定要燒錢大打補貼戰嗎?其實有更聰明的方法。 平台企業主最苦惱的問題就是產品與服務齊備,也成功推到市場,但用戶數與流量就是一直不如預期
2019.09.05
實體店遇到電商只能挨打嗎?百思買(Best Buy)原本被亞馬遜一路壓著打,但是卻在近年營運翻身,營收連續五年成長,股價五年來漲了一.五倍。
2019.08.22
談到平台模式時,最常講到的就是企業要學會借力使力,但借力的方式也有很多種,大陸物業公司彩生活的模式就是很好的示範。
2019.08.08
這幾年O2O或OMO全通路是很流行的概念,但是多數企業都只停留在要把兩個O做串聯(offline與online串聯),甚至也沒好好串聯,只是表面上看起來互補。
2019.07.25
平台模式要獲利不易,有時要花錢補貼,甚至面臨被跳單去中間化,但,有家公司卻善用生態圈,築起高競爭門檻──東南亞叫車一哥Grab。
2019.07.11
最近市場與投資者開始質疑中國咖啡連鎖獨角獸瑞幸的經營成效,究竟在瘋狂補貼模式下,瑞幸是否真的能找出獲利的商業模式。先不論瑞幸最終成敗,補貼是很多平台企業會用的工具
2019.06.27
多數人可能認為平台模式,僅適用於消費性產業,如,叫車、住房與旅遊,但是有個即時通訊App正好顛覆這個印象。 日前北京出差時,跟企業家吃飯,席間,大家談到一個比微信更可怕的App稱為釘釘
2019.06.13
訂閱經濟是近年相當盛行的商業模式,這模式不算新,卻逐漸被更多企業採用,如網飛(Netflix)、蘋果,連賓士汽車也已推出訂閱服務,甚至在美國,連刮鬍刀、化妝品與隱形眼鏡都可以訂閱。
2019.05.30
在新經濟的商業競局中,企業往往為了市占與網路外部性的掌握,常會主動挑起各種補貼戰,流血輸出,在所不惜。但往往補貼戰一結束後,絢爛歸於平淡,一切又回到原點。
2019.05.16
社交平台常常是後浪推前浪,前浪總是遭遇「退流行」的挑戰,如,IG興起後,大家紛紛棄臉書而去,近期抖音(編按:官方名稱為TikTok,以下簡稱抖音)的興起,也讓臉書與IG備感威脅。
2019.05.02
過往台灣企業要國際化往往需要花費極大的資本,如,投資海外通路或者工廠,但是在新經濟時代,平台模式讓國際化的成本大幅降低,似乎更有利於國際化。
2019.04.18
平台是近年很受矚目的商業模式,如,阿里巴巴、優步(Uber)與拼多多都是平台企業,很多人都認為打造平台,就是把兩群人對接起來就可以;但若真要讓平台發揮效益,單純的對接,難以成事
2019.04.04
我常常提醒EMBA的學生要注意,「用戶導向」的思維,已經取代傳統的「產品導向」思維,成為新經濟時代的新思維。 有家公司做出最好的詮釋,甚至在智慧型手錶上,在跑者及相關運動社群裡打敗蘋果,取得高市占
2019.03.07
隨著千禧世代逐漸進入職場,許多企業主都抱怨不知如何管理新世代員工,傳統的激勵措施似乎對這群新世代起不了太大作用;而這群年輕人也抱怨找不到工作熱情,希望轉換跑道或是創業。面對這群高自主性的員工,公司該如何管理?
2019.02.21
KPI(關鍵績效指標)大概是最多公司採用,但也是老闆心中最頭痛的制度。 但是有項管理工具更受矽谷公司青睞 ,就是OKR(目標與關鍵成果,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),甚至倡導KPI管理的巨擘如微軟到奇異(GE),都紛紛揚棄KPI改用OKR。
2019.01.31
許多人認為網紅只是到處拍照、打卡、吃東西的時尚流行現象,但,背後其實是新經濟策略創新典範,網紅正開啟C2B(從客戶需求決定供應鏈生產方式)的具體實踐範例。
2019.01.17
春節是餐飲業的旺季,然而,勞力短缺是所有服務業老闆最頭痛的問題,因此,近年大型餐飲集團,紛紛思考以機器取代人力。不過,導入機器人可能被顧客嫌沒人情味,甚至被認為是推升失業率的兇手。